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政务公开>计划规划

市国资委2017年--2021年工作总结

来源:宜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3-01 14:56:41

坚持改革创新  勇于担当作为

——市国资委2017年--2021年工作总结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国资委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为着力点勇挑改革重担,主动担当作为,按照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搭建了市属国有企业“1+N”体系架构,调整优化了国资国企资本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了市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在推进宜春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国资国企力量。 

截止到今年6月底,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450.59亿元,较2020底增长150.62亿元,增长率11.59%,连续四年保持高位增长,增长率列全省前列实现营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7.23%;完成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4.4%;2020年度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4950.8万元。

一、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7年之初,市本级的国有资产管理比较分散,市政府直属企业仅有城投公司、旅游集团、国资公司三家,市国资委监管的只有国资公司一家3家企业资产规模小(约209亿元,信用等级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累计融资不到100亿元融资还债水平不高、投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其他绝大部分企业分散在各个市直部门管理,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较低,效益低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存在经营收益“坐收坐支、收益用于养人等问题。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均没有建立起市本级国有资产台账,存在家底不清、管理职责不明的现象。

(一)2017年第一次国资国企改革所做的工作

1、搭建市属国有企业“1+N”体系,实现市本级国有企业统一监管。2017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推进市属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在向兄弟市学习的基础上,市国资委代市委、市政府牵头起草了《宜春市市本级政府投融资企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并提出市本级要按照“1+5”模式推进平台企业改革,其中发投集团为母公司,城投公司、国投集团、旅游集团、金控集团、创投公司为其子公司。此外,考虑到交投集团资产的特殊性,不整合进入发投集团,继续保留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并明确了上述7家企业的主责主业和功能定位。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市国资委牵头重组了发投集团、城投公司、旅游集团和创投公司,新建了国投集团和金控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上述7家企业章程和组建方案进行了审核批复帮助企业充实了管理人员和员工此外,在财政局管理的鑫达信用担保公司的基础上,由市国资委牵头成立了宜春市融资担保公司。

2、开展资产清收统管整合,充实市属国有企业资产。

(1)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国资国企家底。201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市国资委牵头,对市本级国有资产开展了清收统管整合工作。经过清查,当时共有49个市直部门有资产,主要是房产、土地,估值总量为210.18亿元。市本级正常运转的国有全资和参股企业共有80户,资产总量486.68亿元。当时,市本级国有资产总量共计696.86亿元

2)确定资产分类注入的原则,划转了相关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市国资委49家市直部门的国有资产划转及80户企业的管理模式逐一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划转原则和建议,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对上述资产进行了分类划转资产划转的原则主要有3个市本级投融资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原则依据市本级政府投融资企业改革7大国有平台企业的定位,确定城建口的资产绝大部分划入城投公司;划入部分房产设立宜春市融资担保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及市本级无形资产,划入国投集团,其他专业性资产分别划入交投集团、旅游集团、市金控集团企业特殊资产从其规定的原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210.18亿元的资产,我们将90.12亿元资产纳入划转企业的范围,主要是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办公或经营的房产、土地。考虑到公、检、法、纪委、医院、学校等部门资产的特殊性和公益性,上述单位的资产均不划转总估值约为120.06亿元,对于这些资产由市国资委进行登记管理。企业资产分类监管的原则对于正常运转的80户企业,我们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在考虑到有的部门企业依托部门生存三区”所属的企业承担“三区”投融资等任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种管理模式:一是国资委直接监管、二是划入平台由平台作为子公司直接管理、三是拟划入平台委托部门监管国有资本预算纳入国资委、四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部门监管五是委托“三区”履行出资人职责。

3)建立市本级国有资产台账,完善资产管理机制体制。清收统管工作完成后市国资委建立了市属国有资产台账,研究制定市本级国有资产经营收支管理办法。2018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权限由市国资委移交给市财政局,市国资委专司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2020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金控集团、市融资担保公司作为金融类国有企业,由市国资委移交至市财政局监管。

各企业接收这些资产后,对于没有变性的土地和没有权证的资产,市国资委牵头通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130多宗资产的划转、办证等问题,做实了企业资产。目前,市本级除公、检、法等特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医院、学校的资产外,其他的资产都已注入了市属国有企业。截止2020年底,7家一类市属企业总资产1757.42亿2017年组建时486亿元增长了1271.42亿元,资产总量翻了近3番。

3、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为宜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2017年之前,由于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等级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市委、市政府很多重大民生或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无法落地。市国资委通过搭建市属平台企业“1+N”体系,清收并充实企业的资产,帮助各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企业的融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解决了原有的融资难问题。自成立以来,7家市本级一类企业累计实现融资1048.55亿元,融资到位943.15亿元,累计偿还207.75亿元,融资余额735.4亿元。为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教体新区建设、宜春大道改造等城市路网改造、游客集散中心等1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做大资产总量的同时,为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市国资委督促引导各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截止2020年底,共有5家企业获得了信用等级其中:发投集团、交投集团获得“2A+”评级,市城投公司、市国投集团、市创投公司3家企业获得“2A”评级。通过取得信用评级,相比原来传统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

(2)推动了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各企业成立以来,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积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承接了政府性在建项目106个,拟承建的政府性项目58个,其中:发投集团承担了教体新区、垃圾分类等项目,城投公司承担了中心城区棚改、袁州古城等项目;国投集团承担了赣湘边区产业园、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旅游集团承担了旅游集散中心、山体公园等项目;创投公司承担了经开区道路、标准厂房等项目;交投集团承担了宜春大道改造、旅游公路等项目,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力军”作用。

4、优化改革创新举措,推进国有企业转型转实。

(1)督促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市国资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督促引导各企业市本级国有企业在完成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按照各自功能定位,明晰了各自战略规划,重点围绕锂电新能源、金融、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实业投资,通过股权投资、引进合作、参与上市等多种方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实做优国有企业截止2020年底,7家一类企业共实施市场化转型项目总共26个,既有金融、环保、锂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又有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总投资金额45.16亿元。

(2)国有资本布局更加合理市国资委通引导各企业国有资本向商业保理、装配式建筑、垃圾分类等新兴产业布局,优化了国有资本(资源)配置,有效拓展了企业经营范围,增加了企业经营性收入提高了国有资本经营效益。通过推进2家国有企业混改工作,引进社会资本入股国有企业,创新企业运营机制,提升了市本级国企创新驱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市本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

5、加强和规范了国资监管,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

(1)构建“1+N监管制度体系,打造国资监管全程闭环。《关于加强市本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意见》为统领,共计出台(牵头草拟)监管制度办法文件20余个,涉及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工资总额管理、产权管理、内部审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责任追究N”个方面,基本建立了一整套国资监管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对企业运营各方面进行全程监管,构建了全面覆盖、制约有力的国资监督闭环

(2)理顺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在搭建市本级国有企业架构的同时,理顺了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各集团企业的关系集团企业与子企业的关系。规范了平台企业委托管理,除“三区”出资监管企业外,明确目前依然由市直部门委托管理的企业,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范围,实现了市本级国资监管全覆盖同时,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机制,通过与企业领导人员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加大对企业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倒逼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经营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实体化经营,逐步提高企业效益,发挥国有资本造血功能。

3)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监管,确保企业规范有序运行。指导督促各企业加快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报告执行程序,修改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和报告的有关程序,明确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在重大事项方面的决策权限围绕企业“三重一大”和高风险经营投资事项,开展全过程监督,对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进行跟踪问效,降低或避免企业经营投资风险损失。

4)重点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安全制定出台了企业内审和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系列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风控机制和内控内审机制,成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审会”、“投审会”等风控机构,推动企业将主要内控环节、重大项目和重点子企业等纳入内审年度计划明晰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的工作职责和处罚形式等,落实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确保企业平稳、安全运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搭建国企党建组织体系,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2017年以前,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党组织,在部门管理的企业党员由所在部门机关党组织管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亟待加强。

(1)构建市属国企党建组织体系,国有企业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市国资委自2017年8月改设为党委以来,理顺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将8家市属一、二类企业及其子企业的党建工作归由市国资委党委管理,搭建起“55个党委)+33个党总支)+1616个支部)”基层组织架构,管理党员272名,规范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市本级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面有效覆盖

(2)健全完善了国企党的制度建设,将企业党建融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几年以来,市国资委党委累计出台了10余项企业党建制度,完成了企业党建入章工作,全面推行企业党组织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明确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

(3)推动国企党建任务落实落地,特色党建工作开展有声有色通过召开出资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压实了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硬件过硬、软件规范”为目标,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通过打造“项目党建”、“党建+绿色矿山”等党建特色品牌,促进党建与公司治理各环节深度融合。

(4)加强企业党的纪律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市纪委已向市国资委以及各出资监管企业全面派出了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国资委机关和企业党风廉政的监督。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强考察了我市发投集团党建工作,充分肯定我市国资国企党建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

7、勇于担当作为,破解宜工改制等国企改制多年难题

1)勇于担当作为,破解改制难题。宜春工程机械厂,组建于五十年代,主要生产装载机,是原全国工程机械四大家族之一为宜春第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2009年宜工进行了5次产权转让和变更。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与隆标集团(阮建荣)进行的重组,重组期间,隆标集团(阮建荣)重组工作与市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但均未兑现,并由此带来了宜工改制债务处理、法人股分户、债权清收、棚户区改造、或有负债、财务审计和借款核销、长青担保案、离休干部移交、供电线路改造等九大问题。从2007年开始,按照市政府的工作安排,由市国资委牵头,成立了宜工改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宜工改制的有关工作并处理上述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市直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互相推诿,职工的诉求无人回应,造成宜工3000多个职工经常到市政府、信访局集中上访,甚至聚众闹事。2016年市国资委主动作为,通过做好职工安置的扫尾工作、继续进行债权清收、积极化解债务、妥善解决法人股问题等方式,几个月之内就平息了宜工改制职工经常上访的现状。通过为职工解决法人股问题,宜工改制职工由集体上访变成了2017年向市政府、市国资委送锦旗,为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影响宜春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2)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企业改革遗留相关工作2017年以来,市国资委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推进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省属企业社区移交驻赣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市属国有企业职工欠缴医保、落实已改制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工作等国有企业改制遗留工作,企业改革工作得到了省国资委(省企改办)的表扬。

通过2017年国资国企优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属各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投集团2017年本部资产总额仅为3.24亿元,人员只有13人,下属只有2家参股公司。通过开展教体新区三校建设、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处理等多项政府性项目投融资活动,参股江西银行、宁新新材、金利达钾业等市场化项目2020年年底发投集团本部资产总量已达394.92亿元,整个发投集团现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量超千亿元,项目涉及多个领域的国有企业集团。

城投公司2017年资产总额仅为168.19亿元,从业人员只有75人。通过开展中心城区棚改融资以及44个政府性项目投融资及建设活动,2020年年底资产总量已达到537.85亿元,成为宜春市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国投集团在原有的市国资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2017年市国资公司的资产总额仅为23.31亿元,从业人员只有15人,因为宜工改制相关债务进行了担保,导致债权人向市国资公司追索并提起了多起诉讼,多家法院到市国资公司强制执行,查封资产、冻结账户、划走资金,市国资公司处于官司缠身的瘫痪状态。2017年组建市国投集团以来,通过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集中注入该企业,2020年年底资产总量已达66.19亿,企业经营收入达2.2亿元

旅游集团2017年资产总额仅为17.99亿元,从业人员只有30人。通过对禅博园、花博园等景区资产的集中托管以及并表明月山旅游集团,2020年年底资产总量已达41.38亿元

交投集团原为市公路局管理的部门企业,2017年资产总额仅为76.25亿元,下属子公司只有3家。通过开展宜春北路改造、宜万同城等重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活动,2020年年底资产总量已达464.13亿元,成为宜春市交通道理建设的主力军

金控集团是在市财政局管理的宜春市财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2017年资产总额仅为9.12亿元,从业人员21人。几年来,通过取得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典当等多块类金融牌照,开展小额贷款、助贷、公司贷等金融活动,2020年年底资产总量已达19.77亿元,已初步构建起了金融领域全牌照运行的服务平台。

创投公司原为市经开区管理的下属企业,在2017年资产总额仅为77.26亿元,通过开展双创厂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经开区重点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注入土地、保障房等相关资产,资产总量在2020年年底已达233.18亿元,有力的助推市经开区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主战场”的作用。

融资担保公司是由市国资委牵头成立的,该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加强银担合作、强化银企交流,有效开展了融资担保各项业务,资产总量2020年底已达30亿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各企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各企业承担政府性项目过多,摊子铺的过大,企业融资增长过快,加之用于平衡的资产(资金)注入不到位,造成企业负债率急剧上升,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和隐患。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和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运作经营,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府性项目建设上,企业转型转实不足。企业融资决策、大额资金支出等重大事项管理不规范少数企业各项监管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监管水平。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防控企业债务风险,保持企业稳定

针对前期各市属国有企业举债速度过快,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市国资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市本级(含“三区”)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的若干措施《关于建立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库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精神,严格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年度计划管理,严格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资金来源和制定融资平衡方案、融资举债负债率预警线管控”等硬性规定,对于没有落实平衡资产(资金)的项目,一律不审批,一律不开工建设,切实从源头上规范企业对外投资活动,防止企业盲目、过度投资举债,有效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二)督促企业加快转型,做实做强做优

1、督促引导各企业转变观念。市国资委将督促各企业摈弃“等靠要”依赖思想,转变“拿代建费”经营模式,立足融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着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向实,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2、督促引导各企业进一步明晰各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板块。市国资委将督促各企业按照优化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中对各自的功能定位,明确除市城投公司、交投集团外,其他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再承接政府性投资项目筹资建设任务,主要是以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并按照企业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实体化发展,防止各企业都做成政府性投融资平台。

3、督促引导各企业修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

市国资委将督促各企业结合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立足各自功能定位、突出主责主业,研究编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3-5年中长期企业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实施步骤,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有效避免企业发展的随意化、盲目性。

4、引导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市国资委将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向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大健康、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引进的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采取股权投资、合资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深度合作,主动布局与培育一大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重大项目,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5、对各企业的主责主业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市国资委将通过对各企业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价,改进和提高企业主责主业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企业主责主业项目投资的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

(二)统筹好企业投融资活动,满足存量项目资金需求

1、充分发挥市发投集团信用等级高、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市国资委将按照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督促市发投集团对各子企业的融资进行统筹统揽,统一组织进行市场化融资,保障下属各子公司的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并监督各子公司融资贷款专项使用,有效避免融资乱象,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2、协助各企业落实政府性投资项目平衡资产(资金)市国资委将协助各企业落实承担政府性投资项目平衡资产(资金),对于纯公益性项目,协调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对于市场化项目,协助各企业落实匹配相应的土地资产,或发行专项债券或通过PPP项目筹集资金。

(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资监管

1、厘清国资委与企业党委、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责边界。市国资委将继续健全规范国资监管制度,通过制定国资委权力和责任清单和各项监管事项的操作规程和流程,明确监管重点,精简监管事项,优化部门职能,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指导各企业制定本单位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要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企业党委和董事会权责边界。督促各企业董事会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建立董事会和董事工作台账,落实董事会和董事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强化对董事会和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设监事会,加大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履职行为的监督力度,有效发挥监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制衡作用。

2、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市国资委将推动发投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集中审议市属“1+N”体系内企业有关重大事项,严把企业投融资等重大决策风险企业未经风审会、投审会表决通过的投融资决策,不得上董事会进行决策,发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企业资产负债率债务管控等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严格实行考核,并与薪酬挂钩。建立完善企业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定期调度企业债务情况,监测企业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等重要负债指标,精准识别债务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应对。

3、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市国资委将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力度,重点强化对企业大额资金存贷、收支等重大财务事项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检查机制。督促各企业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发投集团对各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行统筹负责,推动企业对重要内控环节、重大项目、重点子企业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着力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积极推进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工作,通过制定出台相关办法,明确企业资产损失追究的工作规程和流程,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推动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工作不断深入和有效开展。

4、继续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市国资委将通过对各出资监管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完善企业领导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企业加快转型转实规范和改进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建立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继续改进和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1、进一步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巩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把企业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与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2、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考核督查。定期对监管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督查,开展各出资监管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将党建工作考评结果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挂钩,用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和谐共振,实现国企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

3、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建设清廉国企的有关文件精神,督促各企业党组织落实好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责,紧盯主要岗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对党委会、董事会决策及其班子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推进清廉国资国企建设。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市属一、二类企业领导人员全部都是从行政机关选调到企业的,受限于工作履历和专业限制,有的干部对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思考不深,能力不足。建议市委优化市属企业的领导干部结构,企业领导干部由体制内和外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组成,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性岗位由体制内干部担任,负责经营的副总由外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担任。同时,严格控制体制内人员到企业担任领导干部职数,配强配优企业领导人员。加强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健全企业人才引进管理机制,着重选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企业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淘汰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员。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健全体制内干部到企业任职的选拔任用机制。

(二)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

建议市委建立对市属一、二类企业定期巡察制度。通过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彰显巡察监督无禁区、全面从严治党无例外的坚决态度,为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建议财政、审计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通过运用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成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多方位监控,形成监督合力,打造监督闭环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